三亚之行的第一站是天涯海角。虽然天涯海角常被吐槽就是几块大石头有什么看的,但是提到三亚,我最先想到的还是天涯海角那两个题字。天涯海角景区是门票是免费的,虽然可以步行,但景区大门离天涯海角的那几块石头还是有相当的距离,因此推荐坐摆渡车,票价25元。摆渡车前几站都没什么好看的,途中发现景区内部竟然还有霸王茶姬,而且景区内的价格和外面也是一样的。那里的海边和三亚湾的很不一样,沙滩上有许多大石头。
随着石头越来越多,渐渐地石头上开始有了题字,最先看到的是『海判南天』,传说是《皇舆全览图》测绘留下的纬度标记,其对面就是著名的『南天一柱』,也就是第四套人民币二元面值纸币的背面风景。
再往前走,就是最著名的天涯海角。
此时也天色渐晚,在沙滩上第一次看到了海上日落。黄昏之时,天空被染成了橘红色,地上的景物也带有了一层红色的辉光,像电影里的那样。
所以为什么我还是想去天涯海角看看呢,除了『到过三亚的证明』外,我想还有一种看到存在的印记的奇妙感觉。曾在石头上题字的那些人早已不见踪迹,但他们留下的印记还能被今天的我们看到,不仅是他们存在的印记,也是我们存在的印记。据说能保存信息最久的方法之一就是再石头上刻字,留下一点微不足道的痕迹,在恶劣条件下也能尽可能地抵挡住自然的侵袭,虽然它们有的已无从考证,但至少证明一点——『我们曾来过』。
据说海判南天的那块石头是被故意剖开的,石面指示北极高度,就像巨石阵的摆放与太阳在夏至那天升起的位置有关,这也就意味着,虽然沧海桑田,但古时的人们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、星空是一致的,从而将我们联系起来,似乎有些感同身受的意味。曾经我也不解,为什么思乡总是和月亮相关联,是因为『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』,人离开了故乡,盼望着要像月亮一样团圆?后来我又读到『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』,才明白了身处他乡,物是人非之时,在寂寥的夜晚也就只有他乡的月亮和故乡是相同的了。虽然讲的是同一时间下不同空间,这也同样适用于不同时间的同一空间,就像『秦时明月汉时关』,虽然人不是永恒的,但是依赖于这些永恒的事物,将过去、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了一起。